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106年專題暨創意製作競賽實施計畫
102年8月1日全國高職學生專題暨創意教學相關工作第1次研商會議訂定
102年8月27日全國高職學生專題暨創意競賽第2次整併會議修正
102年9月24日職業學校群科課程推動工作圈第10次會議(第3次整併會議)修正
102年11月7日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督導會報修正
102年11月12日全國高職學生專題暨創意競賽第4次整併會議修正
103年2月25日全國高職學生103年度專題暨創意製作競賽第1次委員會議修正
103年3月17日全國高職學生103年度專題暨創意製作競賽第1次小組會議修正
103年3月27日全國高職學生103年度專題暨創意製作競賽第2次小組會議修正
103年6月19日全國高職學生103年度專題暨創意製作競賽檢討會議修正
103年10月13日全國高職學生103年度專題暨創意製作競賽第8次小組會議修正
103年10月27日全國高職103年度學生專題暨創意製作競賽暨工作圈聯席會議修正
103年11月19日全國高職學生103年度專題暨創意製作競賽第4次諮詢委員會議修正
104年6月24日全國高職學生104年度專題暨創意製作競賽檢討會議修正
104年7月29日全國高職學生104年度專題暨創意製作競賽諮詢委員會議修正
104年10月14日高級中等學校學科中心暨群科中心104年度第三次聯席工作會報修正
104年11月20日全國高職學生104年度專題暨創意製作競小組委員會議修正
105年6月22日高級中等學校學科中心暨群科中心106年度第二次聯席會議修正
一、 落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之專題製作課程,培養創新思考模式,提昇實作能力、科際知識整合及人際溝通合作能力。
二、 激發學生創意創新的興趣、想像力、思考力及創造力,進而養成研究精神。
三、 倡導學生研究發明風氣,奠定科技及研究發展基礎。
四、 引導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教師重視專題製作課程教學,以逐級競賽方式拓展學生參與學習之視野與機會,體現課程綱要規劃意旨。
參、辦理單位
為辦理「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106年專題暨創意製作競賽」(以下簡稱本競賽),特組成「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106年專題暨創意製作競賽委員會」(以下簡稱本會),其組織如下:
一、 初賽委員會
由各校校長、處室科主任及相關教師組成。校長為主任委員,定期召開委員會議,制定初賽實施計畫、辦理初賽。
二、 複賽委員會
由教育部各群科中心學校分別成立之。各群科中心學校校長為主任委員,邀請該群學校校長、主任擔任委員,負責該群之複賽事宜,並協辦本競賽。
三、 決賽委員會
由主辦單位遴聘相關專家學者組成之,組織如下:
(一)置主任委員一人,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署長兼任之;副主任委員一人,由副署長兼任之。
(二)置總幹事一人、副總幹事一人及執行秘書二人,由主任委員聘任之。。
(三)置諮詢委員若干人,由主任委員聘任之
(四)置評審委員若干人,由主任委員聘任之。
(五)置安全審查委員若干人,由主任委員聘任之。
(六)置競賽組、事務組及安檢組。各組設組長一人、組員若干人,由總幹事聘任之。
(七)本會組織架構如附件1-1、附件1-2;組織分工如附件1-3。
伍、參賽對象
一、 本競賽分為「專題組」及「創意組」兩組,每件參賽作品須於報名表上勾選參賽組別,每件作品限報名1組1群,每位學生僅限報名1組1件作品,且須依規定繳交資料,如違反上述規定,則取消參賽資格。
二、 參賽限制:
專題組
每件參賽作品以2至5位參賽學生為限,依貢獻度多寡順序報名。
藝術群繪畫組(限美術科)因作品特殊性限制無法分組進行,得1人參賽;參賽學生以高二以上為限;如有跨群學生共同參賽,該參賽作品須有超過三分之一學生隸屬於某群,始能報名該群。
創意組
每件參賽作品以3位參賽學生為上限,依貢獻度多寡順序報名;在學學生皆可參賽;報名群別不受就讀科別限制。
三、 參賽作品之組員及指導教師皆須屬於同一學校,指導教師最多2名且須為該校編制內或代理代課教師。
四、 所有作品皆須簽署未曾獲得國際性、全國性同性質於升學時可加分之競賽前三名獎項之聲明書(相關可加分競賽之最新資訊請參考:「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網站(https://enter42.jctv.ntut.edu.tw) 105年12月公告之「四技二專甄選入學」及「四技二專甄審入學簡章」)。
五、 參賽作品應由參賽學生親自創作,不得仿製或抄襲他人作品,如經查證有上述情事者,取消參賽資格;得獎者追回獎狀獎金及獎品。
六、 參賽作品曾經參加國內外相關競賽者,再次以同一主題或相近內容參展,需有新增研究成果,並填報延續性參賽作品說明書(如附件O),且附上前次參賽作品說明書;其未依規定填報延續性參賽作品說明書者,一經發現即撤銷當年參展資格。
七、 複、決賽之參賽學生及指導老師需一致,於報名後即不得更換、亦不可更換參賽組別及群別,若因不可抗拒之因素(如生病或其它重大事項),須於競賽前由該組作品之學校檢附證明文件並發文至本會,經核定始可更換。
八、 參賽學生如因個人因素欲放棄參與決賽之權利,須由該組作品之學校行文至本會說明,經本會同意後始得棄賽。
九、 參賽學生應全程參與本競賽活動(不包括佈展、安全審查及頒獎),如有不可抗拒之因素(如生病或其它重大事項),須由該組作品之學校檢附證明文件並發文至本會後,經核定始可請假。如學生臨時請病假無法事先來文,則可於競賽後補申請行文。
十、 如對競賽結果有疑慮者,須於106年5月12日(五)前由學校正式行文至本會提出申訴,由本會召開相關會議審查並函覆。逾期或其它申訴方式則不受理。
柒、競賽群別
本競賽分初賽、複賽及決賽三階段,分別說明如下:
一、初賽
由初賽委員會配合複賽時間辦理之。
二、複賽
(一)主辦單位:由各群科中心學校之複賽委員會辦理,各複賽委員會如下(依群科歸屬表排列):
1.機械群複賽委員會
2.動力機械群複賽委員會
3.電機與電子群複賽委員會
4.化工群複賽委員會
5.土木與建築群複賽委員會
6.商業與管理群複賽委員會
7.外語群複賽委員會
8.設計群複賽委員會
9.農業群暨食品群複賽委員會
10.家政群複賽委員會
11.餐旅群複賽委員會
12.海事群暨水產群複賽委員會
13.藝術群複賽委員會
(二)舉辦時間及地點
106年4月7日(五)前由各複賽委員會擇一適當時間及地點辦理完畢。
(三)評審
1.評審委員:由各複賽委員會聘請各群學者專家、業界代表擔任,每群之評審委員應有3人(含)以上。
2.評審方式:以作品說明書為審查內容,各群如有實體審查,應於該群複賽實施計畫中明訂,並訂定該群之作品說明書格式。
三、決賽
(一)主辦單位: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二)協辦單位:各群科中心學校
(三)承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機電工程學系、國立秀水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四)舉辦地點
評審、頒獎暨作品展覽:本校體育館(位置如附件2)
(五)辦理時間
1.報名步驟:由各群科中心學校於106年4月12日(三)前統一將決賽作品說明書寄送至本會。
2.重要時程
(下列時程如因場地因素微調,請以競賽前本會網站公告為主)
(1)佈展報到:106年5月4日(四)17:00-20:00(不提早開放)
(2)佈展時間:106年5月4日(四)18:30-20:00(不提早開放)
(3)規格及安全審查:106年5月4日(四)18:30-20:00
(4)評審報到:106年5月5日(五)08:00-08:30
(5)評審時間:106年5月5日(五)09:00-18:00
(6)展示(報到)時間:106年5月6日(六)07:30-11:00
(7)頒獎時間:106年5月6日(六)08:20-10:30
(六)安全審查委員:由主任委員遴聘,組成「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專題暨創意製作競賽安全審查委員會」對參賽作品(專題組、創意組)預作審查。
(七)評審
1. 「專題組」由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專題暨創意製作競賽委員會主任委員敦聘各群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委員會,各群評審委員以3至6人為原則,互推1位委員擔任召集人。
2. 「創意組」由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專題暨創意製作競賽委員會主任委員敦聘各群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委員會,各群評審委員以3人為原則,互推1位委員擔任召集人。
3. 本年度已任初、複賽評審人員,不得再擔任該群決賽評審委員。
4. 本年度曾指導學生參與初、複賽之教師,不得擔任決賽評審委員。
5. 評審組別
本競賽分為「專題組」、「創意組」進行評審,參賽組別須於報名表勾選完成。
6. 評審項目
依評審組別說明評審項目如下:
(1)專題組
競賽前由本會將參賽作品之「作品說明書」寄予評審委員審閱,競賽當日則以實地展示、口頭問答為主。評分項目如下:
I. 應用及整合性(40%)
II. 主題與課程相關性(30%)
III. 創新及表達能力(30%)
(2)創意組
競賽前由本會將參賽作品之「作品說明書」寄予評審委員審閱,競賽當日則以實地展示、口頭問答為主。評分項目如下:
I. 獨創性及表達能力(50%)
II. 實用性(25%)
III. 商品化(25%)
玖、競賽原則
一、初賽
入選優良作品之參賽學生、指導教師及承辦有關之相關人員,由學校自行獎勵。
二、複賽
入選為優勝及佳作之參賽作品,依各群科中心學校複賽辦法頒予獎狀或獎品。獲選優勝作品可參加「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專題暨創意製作競賽決賽」。
三、決賽
凡參與本競賽之參賽學生頒發參賽證明1幀,指導教師頒發指導證明1幀。
本競賽獲獎後之加分比例請參閱技專校院招生策進總會相關入學招生規定。
專題組
1. 依評審委員會議決議之獲獎名額(附件3),選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及佳作獎項,參賽作品若經評審後未達標準,佳作獎項得從缺。
2. 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及佳作之參賽學生、指導教師每人各頒發獎狀1幀。參賽作品獲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之參賽學校頒發獎座1座鼓勵之。
3. 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及佳作之參賽作品各頒發新臺幣壹萬元、陸仟元、肆仟元及貳仟元之獎金。
創意組
1. 依評審委員會議決議之獲獎名額(附件4)選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及佳作獎項,參賽作品若經評審後未達標準,佳作獎項得從缺。
2. 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及佳作之參賽學生、指導教師每人各頒發獎狀1幀。參賽作品獲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之參賽學校頒發獎座1座鼓勵之。
3. 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及佳作之參賽作品各頒發新臺幣壹萬元、陸仟元、肆仟元及貳仟元之獎金。
支領方式
1. 1.106年專題暨創意製作競賽得獎名單,國立秀水高工會統一函文通知得獎學校製據請領獎金並協助代為轉發得獎學生。
2. 學校得獎件數超過1件,請加總開立一張領據領款。
3. 學校將領據及得獎學生個人基本資料寄回國立秀水高工, 以利撥款。得獎獎金會納入綜合所得稅,煩請各校得獎學生填寫個人基本資料,以利將綜合所得稅均攤至各組員。
拾壹、經費
一、初賽
本競賽應列入學校行事曆內,每年須舉辦1次。
學校應鼓勵學生參加本競賽,惟對外參加複賽或決賽時,「專題組」之參賽學生應以2至5名為限,依貢獻度多寡順序報名。藝術群繪畫組(限美術科)因作品特殊性限制無法分組進行,得1人參賽;「創意組」以3名為限,依貢獻度多寡順序報名。
學校對參賽作品應予建檔存查,如鼓勵參賽學生製作相關網頁,將參賽作品內容建置為學校網站內容之一部份,予以相關教師、學生參考,並避免學生仿製及抄襲他人之成果。
各學校舉辦本競賽期間,宜向社會廣為宣傳,並邀請學生家長、校友及社會民眾參觀。
二、複賽
各校必須事先自行辦理校內初賽後,依各複賽委員會推派件數參與「專題組」及「創意組」複賽。
各複賽委員會應擬定複賽實施計畫,並送至決賽委員會備查。
各複賽委員會若發現參賽作品仿製或抄襲他人研究成果,且經評審委員查核屬實者,應取消其參賽資格。若已得獎者應撤銷其所有獎勵並追回相關獎狀及獎品,並對該參賽作品之作者及指導教師酌予處分。
參賽作品說明書應參考該群「複賽規格製作」。
各複賽委員會應於辦理競賽前檢視參賽作品是否曾獲得國際性、全國性同性質於升學時可加分之競賽前三名,如經查核屬實者,應取消其參賽資格。 (相關可加分競賽之最新資訊請參考: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網站(https://enter42.jctv.ntut.edu.tw) 105年12月公告之「四技二專甄選入學」及「四技二專甄審入學簡章」)。
各複賽委員會對參賽作品應予建檔存查,如鼓勵參賽學生製成網頁,將參賽作品內容建置為學校網站內容之一部分,予以相關教師、學生參考,並避免學生仿製及抄襲他人之成果。
各複賽委員會本競賽複賽之期間,宜向社會廣為宣傳,並邀請學生家長、校友及社會民眾參觀。
三、決賽
各複賽委員會依附件3、附件4之送件名額推薦該群作品參與決賽,各組報名方式說明如下,如有任一未繳交者視同放棄參加決賽:
(一)專題組
1. 參賽作品說明書應遵守該群專題組複賽規格製作(如附件7-2範例)撰寫,封面僅須寫群別、參賽作品名稱及關鍵詞。總頁數以20頁為限(不含封面、封底及目錄及附件,附件之頁數則不得超過O頁),超出頁數之隊伍不予評審。
3. 參賽作品之評審順序將經由競賽前之評審會議公開抽籤編排,並於佈展當日公告。
5. 參賽作品如有特殊用電需求,須於報名時於報名表勾選申請,如未事先申請則不受理。
2. 參賽作品之評審順序將經由競賽前之評審會議公開抽籤編排,並於佈展當日公告。
4. 參賽作品如有特殊用電需求,須於報名時於報名表勾選申請,如未事先申請則不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