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程力學ⅠⅡ(Engineering MechanicsⅠⅡ)
表2-3 工程力學ⅠⅡ科目大要
學分數:6 | 建議開課學期:第二學年第一、二學期 |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從其生活經驗具體實例中了解力之意義及特性,奠定工程力學之正確觀念,培養學習興趣,啟發思考創新,使學生有繼續進修的能力。從理化所學之古典力學出發來介紹「力」的特性單位。進而探討(1)力矩、力偶、平衡、磨擦、重心;(2)空間力系,各力X.Y.Z軸之分力;(3)空間共點、平行、非共點非平行合力;(4)空間共點、平行、非共點非平行平衡;(5)平面重心、慣性矩、迴轉半徑、平行軸慣性矩定理;(6)應力、應變、彈性係數;(7)剪應力剪應變,剛性係數。教學時力求將力學所學的應用到生活上來,以培養學生隨時觀察力之無所不在,並從生活實例來出題。 |
表2-4 工程力學ⅠⅡ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工程力學ⅠⅡ(Engineering MechanicsⅠⅡ) |
二、學分數:6 |
三、先修科目:基本的理化常識及基本數理能力(即加減乘除四則運算) |
四、教學目標: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具體實例著手,讓學生了解力之意義及特性。 2.由學生的生活體驗出發了解平衡的概念及意義,使學生對平衡有感覺。 3.奠定工程力學之正確觀念,以利銜接材料力學、結構學等相關專業學科之學習,培養學習興趣,啟發思考 創新,使學生有繼續升學、進修的能力。 |
五、教材大綱: |
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 內容綱要 | 分配節數 | 備註 |
---|
1.概論 | 1.質點與剛體。 2.力與力系。 3.向量與純量。 4.牛頓的三大運動定律。 5.力之外效應。 6.力之可傳性。 | 2 | 第一學期 | 2.平面共點力系 | 1.力之分解。 2.共線力系之合成。 3.共點力系之合成與分解。 4.自由體圖。 5.二力與三力之平衡。 6.共點力系平衡之分析。 | 4 | | 3.平面平行力系 | 1.力矩與力矩原理。 2.力偶及其特性。 3.力之平移。 4.平行力系之合成與分解。 5.平行力系平衡之分析。 | 8 | | 4.共面非共點非平行力系 | 1.力系之合成與分解。 2.力系平衡之分析。 | 8 | | 5. 空間力系 | 1.空間單力之X.Y.Z之分力。 2.空間共點力系之合成與分解。 3.空間共點力系之平衡分析。 4.空間平行力系之合成與分解。 5.空間平行力系之平衡分析。 6.空間非共點非平行力系之合成與分解。 7.空間非共點非平行力系之平衡。 | 8 | | 6.桁架 | 1.概述。 2.節點法。 3.截面法。 4.圖解法。 | 8 | | 7.摩擦力 | 1.摩擦之定義。 2.摩擦角及靜止角。 3.平面滑動摩擦。 4.斜面滑動摩擦。 5.滾動摩擦。 | 8 | | 8.重心、形心及慣性矩 | 1.重心。 2.形心。 3.組合面之形心。 4.慣性矩。 5.平行軸定理。 6.組合形之慣性矩。 7.極慣性矩。 8.迴轉半徑。 9.斷面模數。 | 8 | | 9.應力與應變 | 1.概述。 2.虎克定律。 3.楊氏係數。 4.應力應變圖。 5.蒲松比。 6.多向應力之應變相互影響。 7.體積應變。 8.結構之靜不定問題。 | 12 | 第二學期 | 10.剪力 | 1.剪應力。 2.剪應變與剛性模數。 3.剪應力與正交應力。 4.剛性模數與彈性係數之關係。 5.三種彈性係數之關係。 | 8 | | 11.梁之剪力與彎曲力矩 | 1.概述。 2.剪力與彎曲力矩。 3.剪力圖與彎曲力矩圖。 4.荷重、剪力與彎曲力矩之關係。 5.危險斷面。 6.簡支梁受移動負載之最大剪力與彎曲力矩。 | 10 | | 12.梁內應力 | 1.中立面、中立軸與彈性曲線。 2.梁內彎曲應力。 3.雙料梁之彎曲應力。 4.梁內剪應力。 5.組合梁之應力分析。 | 10 | | 13.梁之撓曲 | 1.概述。 2.曲率與彎曲力矩關係。 3.彎矩面積法求撓度與斜度。 4.重疊法求撓度與斜度。 5.共軛梁法求撓度與斜度。 | 10 | | 14.平面應力 | 1.平面應力。 2.主平面、主應力。 3.合成應力。 | 4 | | |
六、教學要點: 1.教材編選 (1)教材編排依據心理學之通則,誘導學生研習工程力學的興趣,並發揮其潛能。 (2)教材之編寫應由易而難,由簡到繁,著重基礎理論與實務,以利日後升學、進修。 (3)教材之編寫應儘量以日常生活的實例,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並隨時顧及日常生活上的實際應用,使 工程力學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 (4)例題之設計應具有示範性與發展性。 2.教學方法 (1)以教科書為主並融入學生之生活經驗或學習經驗,培養對工程力學之基礎概念。 (2)隨時觀察學生對於所教是否有感覺、信心,而隨時調整教學方法。 (3)採多元教學,除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外,可以採用分組討論等方式來實施。 3.教學評量 (1)應逐週考核學生作業及筆試,注重平時表達思考能力並適時做補救教學。 (2)定期評量是評量學生學會了多少,而不是評量學生有多少不知道。 (3)評量方式多元。除了作業、筆試外,應配合單元目標採用分組討論、觀察、口頭回答、實際操作、專 題報告、軼事紀錄等方式。 4.教學資源 (1)可以簡介有關工程力學之書籍,鼓勵學生走進圖書館增進專業知能。 (2)鼓勵學生利用網路找尋工程力學資訊,培養蒐集資訊的能力。 (3)善用材料樣品實物及教學媒體等教具,可提升教學品質及教學效果。 (4)取用生活實例,以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從中學習。 5.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教學除顧及主題學習外,應與相關專業課程配合,以避免教學內容重複與衝突。 |